【行业聚焦】 2025年医械市场将达1.8万亿!教育部发文:成立「医疗器械」专业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微信公众号文章 时间:2024-02-02 分类:行业聚焦
国家对医疗器械发展高度重视,在优化监督管理体制的同时鼓励企业创新。


十八大以来,国家对医疗器械发展高度重视,在优化监督管理体制的同时鼓励企业创新。



早在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,就强调了对医疗器械的重点布局,突破腔镜手术机器人、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核心技术,研制高端影像、放射治疗等大型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。发展脑起搏器、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产品,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,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。同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动力。



《“十四五”医药工业发展规划》提出,要重点发展新型医学影像、体外诊断、疾病康复、肿瘤放疗、应急救治、生命支持、可穿戴监测、中医诊疗等领域的医疗器械;支持企业整合科技资源,围绕药品、医疗器械生产的关键技术、核心装备、新型材料开展攻关,开发和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,构筑产业技术新优势。


《规划》指出,到 2025年,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,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,创新驱动力增强,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,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,国际化全面向高端迈进。


医疗器械市场规模


随着国家不断实施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,医疗器械研发机构,特别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,其创新研发内在动力将迎来巨大的提升。全社会对医疗器械研发的总投入将持续大幅增长,创新医疗器械申报数量将呈现连年增加的趋势,高水平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将更加迅速地涌现。



国产化率低,高端人才依旧缺乏


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偏低,平均在30%。医疗设备中,DSA和呼吸类设备国产化率最低,产品结构复杂、产业链环节多,均在3%-5.7%之间。此前2021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: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,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,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。

人才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引擎”,已经成为医疗器械行业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,各大企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

日前,教育部印发通知,制定发布《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》,为对接国家重大需求,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新态势,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:①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;②老年医学与健康;③健康与医疗保障;④药物经济与管理;⑤生物医药数据科学。



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


医疗器械行业作为21世纪的“朝阳产业”,同时也是一个多科交叉的专业,涉及医药、生物、机械、电子、软件、化学、检验、护理、康复等多个领域。但目前该行业的人才多来自于跨行业转型,供给无法达到行业的需求增长速度,企业面临的人才竞争压力呈现日益提升的趋势。尽管此前有少数高等院校设立了相关专业,但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,不同院校的培养路径也相差甚远。



此次教育部聚焦医疗器械行业,设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,旨在培养更多符合医疗器械领域需求的专业人才,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和发展,为国家的医疗健康事业提供更多有力支持。


文章部分摘编自网络

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我们删除!